TBD
我的爷爷出生于 1944 年,于 2025 年 1 月 21 日因病在医院离世,享年 81 岁。
办完丧事后,我们将爷爷的骨灰安放在他出生地方:浙江蔗川,也算落叶归根。
爷爷这一生,在浙江淳安出生长大做事成家30 年,移民江西安福做事20 年,在杭州东站开杂货店20 年,杭州闲林养老10 年,大致就是这样。
写一篇文章,记录下爷爷的生平,期望我们这些后辈人,也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先辈人,以缅怀。
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?
我与爷爷相处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多的,上学时候会经常到杭州他们开的杂货店里过暑假。
大学毕业后,尤其是最后这 10 年,我回到了杭州工作,最开始这四五年都住在一起,
后面新房交付后,我们就搬出去了。离得不远 8 公里路,开个车十几分钟也到了,基本每周都会回闲林去一趟吃个饭啥的。
可就是这样,我对爷爷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。
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向,沉默寡言,也不善言辞的人。他只是在一旁默默的抽个烟,扫个地,洗个碗,坐着,看着,听着,然后就睡着了。
他基本也不会主动跟你说话,也不会主动问你问题,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,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,他似乎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我只能去了解一些他做的事情,来了解这个人。
生平
爷爷有 5 兄弟,排行老二。但家人都称呼他 三
,我是疑惑的,按照辈分大小,应该是称呼二
,后面才了解到,太奶奶其实生了八个来着的,爷爷上面还有个姐姐, 后面几岁的时候夭折了。
另外爷爷其实是双胞胎,他是其中小的那一个,头胎大点的那个也夭折了。
真正顺利活下来的那一辈是有 5 个兄弟,其中老大比老二大 8 岁,比老五大 26 岁。
爷爷属于最矮小瘦弱的那个,奶奶打趣说是因为双胞胎的缘故,在娘胎里营养没怎么分到他那里,所以营养没跟上就没长好。
以前的日子非常穷苦,那会他们 5 兄弟 里,说是都要轮流换穿短裤的。后面也只有老大当兵上学读了书转业吃上了公粮,其他的都是做手艺,务农,工地上的事。
20 岁出头结婚,与奶奶育有一子一女。那个年代生得算非常少的了,奶奶不愿意多生,我想是那时的生活太辛苦了,多一张嘴,就要多一份粮食。
30 来岁随老乡举家移民到江西安福,因为那边有平地适合种植,更有奔头些,而浙江蔗川这边都是山地,条件太差,都吃不饱,
刚好也赶上新安江水库移民的事情,也就随波逐流,期望有个好奔头。
于是在安福那边陆续生活了近 20 年,也分到属于自家的集体土地,做木工,养蚕,养猪,养鸡,种菜…
生活不容易,不过也慢慢有些起色。随后子女都成家,开枝散叶,大家庭的人也多了起来。
40 岁出头升级成了外公爷爷,也盖起了 2 层楼房,脸朝黄土背朝天,辛苦是辛苦,不过比以往要好得多,也有奔头。
50 岁出头可能厌倦了种菜这门事情,知道了老家人有在杭州开杂货店的,于是和奶奶决定告别土地,去杭州东站那边开杂货店,做起了小本生意。能下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是特别不容易,也算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我们家后续的一些轨迹。
开店是非常不自由的,每天都要看着店,白天则由奶奶来起早开店营业,晚上主要是爷爷守店,到凌晨一二点才关门,这一坐,也近是20 年。
70 岁一家人给爷爷奶奶做寿
对比起来,爷爷明显苍老些。主要还是晚上看店更辛苦些,加上不好的饮食习惯,抽烟。
也就是这年也把店给盘出去了,身体吃不消,另外东站附近都要拆迁了。
老爸在闲林买的房子也交付装修好了,爷爷奶奶搬到了闲林,开始了了养老生活,
办好了敬老卡,在杭州交通都免费,他们也就隔三差五往西湖边跑,听听戏曲,看看风景,找找以前的邻居老乡串串门说说话。
这时候我还在上海上班,俩老人也终于不用守店,可以去外面简单旅旅游, 去了上海,南京。
76 岁升级成了太公,有时候还会帮着带下娃
77 岁,心衰和肺炎引起的呼吸急促120急诊,进了 icu,2 天后出来后在普通病房治疗调理,出院后身体恢复得不错,不过跟之前相比,身体机能就差了很多,走路明显开始吃力,后面也不怎么往西湖那边跑了。
80 岁做寿
乘着老人身体还不错,我带着一家人去了趟北京,看了天安门,故宫,天坛,国博,奥体,颐和园…
也去见瞻仰了毛主席,俩老人当时状态确实是顶呱呱,一直跟着我们到处逛,也没掉队,最后还爬了长城,说不到长城非好汉。
去北京对于俩老人来说,有特殊意义。回来之后就说北京都去过了,其他也都没什么好去的了。
81 岁,急性肺栓塞120急诊住院,住院 10 天后出院,回家后身体恢复不好,肺炎,呼吸不畅,后面又辗转到医院住院治疗调理,
从 24年11 月初到1 月末,近 3 个月的时间,医生说能用上的药已经都用了,
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。病情变化反复,最后因多脏器衰竭在医院离世。
勤劳
在杭州开杂货店的近 20 年里,都是需要爷爷一个人去各种批发市场看货进货,晚上要守店,春夏秋冬,
基本每天都需要营业,尤其是晚上看店面,这也是相比同龄人身体机能会衰弱更快的一个原因。
善良
在店里做生意时,也会听他说到,出门在外不容易,老乡亲戚能帮衬就帮点。
开店这么多年,也经常碰到一些老乡顾客因各种理由赊账,都记满了小本子,店都盘掉了,
也有很多没还的,也都算了。
他们说这5兄弟,就我爷爷没啥脑筋,不会算账。
那年头,在老家千岛湖买套房子,早就赚翻了。
我觉得那会,应该是他的钱也会经常被借走应急了,
再买房手上就没啥钱了,然后想着总要留些钱资助下子女孙辈,
还要后面养老看病啥的,就不折腾了。
买买买
爷爷好奇心也重,喜欢买东西。
30多岁,把一只刚生完的小牛换来一个挂表,要知道当年的小牛可是值钱的,是有用的,生产力工具。
40多岁,花了千把块买了个电冰箱。
70多岁花了 2 万块买了个电疗仪养生。后面用着用着后面就不用了,
我后面问为啥不坐了,他支吾着说是骗人的东西。
后面整理遗物时,发现帽子就有 10 来个,还有没开封的衬衫衣服和鞋子。
装了好几袋的衣物,比奶奶东西多得多。
我想他花钱的时候,心情会很好,喜欢花钱的感觉。
抽烟
我也不知道爷爷有什么爱好或者特长,到是有一个坏习惯,抽烟,66年的老烟枪。
青少年时期,爷爷学了木工,也算会了门手艺。在 16 岁那年,做木工的时候学会了抽烟,
说是干活的时候抽个烟休息休息也是个事情,也不会难为情。抽得凶的时候一天要 3 包,
后面慢慢减少到 1 包, 2021 年因心衰呼吸急促进了 icu,出院后开始还戒了一段时间,后面身体恢复好
了,又没忍住抽了起来,说是别人烟都递过来没法拒绝,不过量减少了很多,三天 1 包。
我也是多次劝阻,他说抽死不悔
,没有办法。
最后一次急诊住院时,他跟老妈说,以后再也不抽了。
我心理是嘀咕着,我觉得按爷爷这性格,可能是戒不掉的。
弥留之际
死亡的恐惧
从急性肺栓塞发病到离世这三个月,爷爷经历了多次濒死的痛苦。
他反复确认,夹克里放的零钱是不是还在,我开始还不理解,
后面才知道是老家的一些习俗。
也大哭了一场,说还没有见到儿子,刚开始那会我爸还在外地出差。
也发脾气责备医生没给他好好治病。
他开始以为这次可以跟上次一样,能化险为夷。
到后面病情反复恶化,也是经历了很大的折磨,能感受无助恐惧的眼神。
事发突然,我觉得他是还没准备好的。
也临近农历新年,弟弟也要谈婚论嫁,也快要结婚。
这些都加深了他的焦虑和恐惧,
他比任何人都期望能好起来熬过这段时间。
奶奶说:
人总归是要走的,拽也拽不住。毛主席都要走,更何况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。
这是他的命。有你们这些子孙,他满意的。。
可人生就是这样,总归是会有遗憾。
元旦的烟花
1 月 1 日,爷爷住院的病床边上有个大的落地窗,在高层视野很好,可以很好的看到外面。
爷爷跟我们说
昨天晚上,外面一直在放烟花,看了一晚上的烟花。
又是新的一年,他就那样默默得看着窗外,我想应该是百感交集。
告别
再得知这周都不太进食了,1 月 19 周末,我带一家人去看望爷爷。
当我看到爷爷,人已经干瘪了,像是卸了气的气球。
我意识到已经时日不多,眼眶湿润了,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。
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,就在床边一直坐着,叫爷爷,他嗯一声也回应了下。
我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,要不要吃点我带来的草莓,
他摇摇头说没有哪里不舒服,就是没力气,不想吃东西,也不想喝水。
他身体各个器官已经濒临衰竭了,没有胃口是正常的。
理性告诉我这可能是最后的告别了,我叫星奇过来,和太爷爷说说话。
星奇也非常给力配合得叫了好多声的
太爷,太爷,太爷…
爷爷眼睛睁开,面带着微笑,很高兴的看着星奇,
嗯了几声,与星奇握了几次手,满脸的不舍与不舍。
痛
1.20早我问老妈爷爷情况怎么样,老妈说你们昨晚走后,
爷爷肚子很痛,拉了很多稀得黑便,后面才知道其实是血。
于是就按照之前商量的计划,带爷爷去医院住院,
跟医生说主要先解决下右侧腹部肚子痛的问题,给些止痛。
医生按照惯例抽了血,ct 上也没查出什么原因,挂盐水,上了些止痛。还是痛没怎么止住。
后面找主科医生了解到,这次肾脏也不行了,肚子那边痛主要是因为肠栓塞。
1.21 早上 5 点,老爸电话告知爷爷已离世,
20 分钟后赶到医院,爷爷还是躺在病床上,
没有了痛苦也没有了生命,我头脑一片空白,此刻我意识到我没有爷爷了。
丧事
因为有预期,之前我也在网上看了许多,就开始了后续的丧事流程。
不过只有遗照是前几天准备打印好的,其他的都是临时去筹备。老爸主要去负责通知亲戚,招待亲友,我去买寿衣,
找医生对接开证明,联系殡仪馆,买墓地用品。
在杭州殡仪馆有个灵堂,第二天火化后,拿着骨灰盒开车就去了蔗川。
办丧事,也是忙的脚不离地,家属是来不及悲痛,因为还没意识到真正失去了。
最后
有次在病床前,我问爷爷晚上有没有做梦,他回答:
嗯,梦到我妈妈了。
此时,他腼腆面带微笑,眼神温柔。
我想关于爷爷,最后就停留在这里了。
他的一生,他的离去,他的梦。